北京旅游风景区作为文化展示、游客休闲的核心场所,兼具 “面积广、地形复杂(如山地、水域)、客流波动大、文化资产密集” 等特点,其监控系统建设需突破 “单纯画面采集” 的基础功能,转向 “安全防护 + 客流管控 + 服务支撑 + 文化资产保护” 的综合价值,同时需与智慧景区其他系统深度联动,形成 “感知 - 分析 - 决策 - 响应” 的闭环管理。
一、北京景区监控系统核心需求:从 “安全” 到 “综合管理”
不同于普通园区,北京景区(如故宫、颐和园、八达岭长城等)的监控需求更具特殊性,需兼顾四大核心目标:
安全防护:防范游客意外、设施破坏、火灾 / 地质灾害;同时需应对节假日大客流的踩踏风险。
客流精准管控:实时统计出入口、核心景点的人流量,当区域客流接近承载上限时,提前预警并联动疏导。
文化资产保护:对古建筑、文物展区等敏感区域,需监控 “禁止触摸、禁止攀爬” 等行为,记录异常操作并留存证据。
服务辅助:通过监控画面识别游客求助,联动广播或巡逻人员提供帮助;同时记录游客聚集点,为增设休息设施、指示牌提供数据支撑。
二、监控系统 “分区布局”:按 “风险等级 + 功能需求” 精准布控
北京景区需按 “核心区域 - 重点区域 - 一般区域” 分级设计监控点位,避免 “全域覆盖但重点模糊”。以下结合典型场景说明布局逻辑:
(一)核心管控区:高风险、高价值区域的 “无死角监控”
核心区域包括出入口、文化资产密集区、客流瓶颈点,需实现 “画面高清可追溯、行为可识别、异常可预警”。
景区主出入口
设备选型:枪球联动摄像机(双镜头协同)+ 高清车牌识别摄像机
枪球联动摄像机:枪机固定拍摄全景(记录所有进入游客的整体流动),球机实时追踪异常行为(如翻越栏杆、争吵推搡),支持 “人脸抓拍 + 行为分析”。
车牌识别摄像机:针对自驾游客,记录车辆出入时间、车牌信息,联动智慧停车系统(如引导至空余车位)。
核心功能:
实时统计 “入口进园人数”“出口离园人数”,结合票务系统数据(已售门票数),计算 “园内实时总客流”(避免超售或漏检)。
对未购票、无预约游客(北京景区多实行 “预约制”),通过人脸比对(关联预约数据库)识别后,联动闸机拦截并触发预警。
文化资产 / 敏感区域(如古建筑群、文物展区)
设备选型:防爆高清枪机(防碰撞)+ 红外热成像摄像机(夜间监控)+ 声音采集器
高清枪机(400 万像素以上):安装于古建筑周边(如故宫角楼、颐和园佛香阁),需采用 “隐蔽式安装”(如伪装成灯柱、树桩),避免破坏景观;画面需清晰识别 “游客手部动作”(如触摸墙体、刻画痕迹)。
红外热成像摄像机:针对山区景区的文物存放点,夜间无光照时仍可捕捉人员活动(避免游客夜间闯入)。
声音采集器:配合视频监控,识别 “玻璃破碎、大声争吵” 等异常声音,定位声源位置(如某展柜被撞击)。
核心功能:
AI 行为分析:自动识别 “攀爬古建筑、触摸文物展柜、投掷杂物” 等违规行为,触发本地声光报警(如 “您已进入文物保护区域,请勿触碰”),同时推送至监控中心。
历史轨迹追溯:对文物周边区域,监控录像需保存 90 天以上(符合文物保护法规),若发生损坏可回溯责任人(如通过人脸比对锁定游客身份)。
客流瓶颈点(如狭窄通道、观景台、缆车上下站)
设备选型:广角高清球机+ 双向客流统计摄像机
广角球机:安装于山顶观景台、长城陡峭路段等狭窄区域,实时拍摄人群密度(如人均间距<1 米时预警)。
双向客流统计摄像机:在通道两侧安装,通过 AI 识别 “进入 / 离开人数”,计算区域内瞬时客流(如某观景台当前有 500 人,承载上限 600 人时提前预警)。
核心功能:
拥堵预警:当人群密度超过阈值,系统自动推送预警至巡逻人员手持终端,引导游客分流(如通过广播 “前方观景台客流较多,建议前往 XX 区域”)。
踩踏风险防范:通过视频分析识别 “人群拥挤、逆向推搡” 等危险行为,联动附近广播紧急提示(如 “请保持秩序,不要拥挤”),同时调度安保人员现场疏导。
(二)重点管理区:服务与安全兼顾的 “动态监控”
重点区域包括售票处、停车场、主要游览路线,需实现 “流程规范 + 效率提升”。
售票处 / 票务中心
设备选型:高清枪机(覆盖售票窗口)+ 人脸摄像机(针对购票人员)
高清枪机:拍摄售票员操作(如收费、出票)和游客排队情况,避免 “票款不符、插队争吵” 等纠纷,留存交易过程证据。
人脸摄像机:关联票务系统,记录购票人信息(如身份证与人脸比对),防止 “黄牛囤票”(如同一人脸购买超 5 张门票时触发预警)。
核心功能:
排队时长监测:通过视频分析计算排队长度(如某窗口排队 20 人,预计等待 30 分钟),联动广播引导至空余窗口(如 “3 号窗口排队较少,建议前往”)。
票务合规性监督:监控售票员是否 “私自加价、漏开票据”,对异常操作(如连续 5 笔交易未出票)自动提醒管理人员核查。
停车场 / 接驳车换乘点
设备选型:车牌识别摄像机 + 智能球机(覆盖停车区域)
车牌识别:联动智慧停车系统,自动记录车辆入场时间、车位位置,支持游客 “反向寻车”(通过公众号输入车牌查询位置)。
智能球机:监控车辆停放(如是否占用消防通道)、游客上下车(如老人 / 儿童独自下车),识别 “车辆剐蹭、车窗未关” 等异常并预警。
核心功能:
车位动态管理:通过视频识别空余车位(如停车场当前有 100 个空位),在入口显示屏实时更新,避免游客盲目绕圈。
接驳车调度:监控换乘点排队人数(如等待接驳车的游客超 30 人),联动车辆调度系统增派车辆(如 “立即调度 2 号接驳车前往换乘点”)。
主要游览路线(如登山步道、环湖栈道)
设备选型:防水高清枪机(适应户外风雨)+ 红外对射(危险路段)
防水枪机:沿步道每隔 50-100 米安装,覆盖路面及两侧(如山区步道边缘的悬崖、水域栈道的护栏),识别 “游客偏离路线、翻越护栏” 等危险行为。
红外对射:在陡峭路段、未开放区域边缘设置,当游客闯入(如翻越隔离栏进入未开发山区)时触发报警,联动巡逻人员前往劝阻。
核心功能:
游客走失追踪:通过视频回溯走失人员(如儿童)的行进轨迹(如从 A 点走到 B 点后消失),缩小搜寻范围;若游客在某区域滞留超 30 分钟(如老人体力不支),自动提醒附近工作人员询问。
设施安全监测:识别 “护栏松动、路面塌陷” 等设施损坏(如暴雨后步道出现裂缝),推送维修预警至景区工程部门。
(三)一般区域:低风险区域的 “辅助监控”
一般区域包括休息区、卫生间、非核心景点,以 “基础覆盖 + 服务支撑” 为主,无需过度投入设备。
设备选型:普通高清枪机(200 万像素),覆盖区域整体画面即可(如休息区是否有游客遗落物品、卫生间是否有排队拥堵)。
核心功能:通过视频识别 “休息区座椅满员”“卫生间排队超 10 人”,联动景区服务中心(如临时增设移动座椅、开放备用卫生间)。
三、核心设备选型:适配北京景区的 “场景化需求”
北京景区地形复杂(山地、水域、古建筑群)、环境多样(高温、暴雨、冬季低温),设备需满足 “耐用性 + 适应性 + 隐蔽性”,避免 “设备故障影响监控” 或 “破坏景观协调性”。
区域类型 推荐设备 核心特性(适配北京景区)
主出入口 枪球联动摄像机 双镜头协同(枪机拍全景,球机追细节);支持强光抑制(应对北京正午阳光直射)、宽动态(早晚逆光场景)。
古建筑 / 文物区 隐蔽式高清枪机 外观伪装(如仿石、仿木);IP66 级防水(应对北京雨季);低功耗(避免频繁更换电池影响文物区域)。
客流瓶颈点 广角球机 + 客流统计摄像机 180° 广角覆盖(减少点位数量);AI 算法优化(适应北京景区 “老人、儿童占比高” 的客流特点,统计更精准)。
户外游览路线 防水红外枪机 -40℃~70℃耐温(应对北京冬季低温);防腐蚀(山区潮湿环境);红外夜视(支持夜间监控山区步道)。
售票处 / 室内区 高清枪机 + 人脸摄像机 低照度拍摄(应对室内光线不足);人脸抓拍准确率≥99%(关联北京文旅局预约数据库,快速核验身份)。
四、与智慧景区系统联动:从 “孤立监控” 到 “数据融合”
监控系统并非独立运行,需接入北京景区 “数据中心”,与其他系统(客流预警、广播、应急指挥)联动,实现 “1+1>2” 的效果。
与客流预警系统联动:
监控系统的客流统计数据(如某景点实时 500 人)同步至客流预警系统,结合该景点承载上限(800 人),当客流达 70%(560 人)时,系统自动触发 “一级预警”—— 通过监控画面定位拥挤点,联动附近广播,同时推送调度指令至巡逻人员。
与应急指挥系统联动:
若监控识别 “游客跌落水域”(如颐和园昆明湖岸边),系统立即触发 “应急响应”:
自动调取周边 3 个监控点位画面,锁定游客位置和状态(如是否挣扎);
联动应急指挥平台,推送定位至救生员和巡逻车;
同步触发附近广播。
与文化资产保护系统联动:
当监控识别 “游客在古建筑墙体刻画”,系统自动:
抓拍人脸并保存视频片段(含时间、位置水印);
联动文物管理系统,标记该区域为 “需检查区域”,推送至文物保护人员;
若多次发生类似行为,在该区域增设 “声光警戒”(如游客靠近时自动提示 “禁止刻画,监控已记录”)。
五、北京景区监控系统的特殊注意事项
景观协调性:在古建筑、自然景观区(如香山红叶区),摄像机需 “隐蔽安装”(如嵌入树干、伪装成指示牌),避免设备破坏景观美感。
数据安全合规:监控录像涉及游客人脸、行为等隐私信息,需符合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—— 仅授权人员可查看,录像保存期限按规定(一般 30 天,敏感区域 90 天),禁止擅自外传或用于非安全用途。
极端天气应对:北京夏季多暴雨、冬季多雪,需定期检查设备防水、防雷性能(如加装避雷针);山区景区需防范台风、滑坡,监控线路需埋地敷设(避免被冲毁),重要点位配备备用电源(断电后可续航 4 小时)。
北京景区监控的 “核心价值”
北京旅游风景区的监控系统,本质是 “以视频为核心的感知终端”—— 通过精准的画面采集和数据输出,既解决 “安全防护、客流管控” 等基础问题,又为 “文化保护、服务优化” 提供支撑。最终实现:
游客层面:更安全(减少意外)、更便捷(避免拥堵)、更有保障(求助可快速响应);
管理层面:从 “被动应对”(如事故后追责)转向 “主动预防”(如提前疏导客流、排查隐患);
文化层面:通过技术手段守护历史遗产(如古建筑、文物),让 “北京故事” 在安全中传承。
这也正是北京智慧景区建设的核心目标:用科技守护安全,用数据提升体验。
注:网站发布部分内容、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立即删除。